工匠就在身邊
走進二十一世紀,單打獨斗的手工工匠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規模化流水線所代替,以個人能力為代表的手工工匠已經越來越稀少,但是他們所具有的工匠精神卻依然源遠流長,依然值得我們繼承和發展。
其實工匠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我們愿意去細心觀察,在我們周圍就能發現一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員工。工匠精神不是口號,也不是神圣不可觸及的東西,它正被我們周圍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付諸實踐。胡剛—生產班工作時間最短的一名員工,退伍軍人出身的他總是勤奮好學,對工作認真負責,差錯率極低。從普通轉運工到配料,粉碎,縫包樣樣精通。叉車,鏟車,轉運車車車在行。再到如今成為我們生產班副班長,他就體現了我們工匠精神好學上進的一面。
生產班的羅絲春在制粒臺上一站就是十年,他曾經主動辭去班長職務,專心制粒。現在他對質量的控制以及制粒機與其附屬設備的了解和掌握已遠遠超越了其他人。專注于專業是他所體現出的工匠精神。
崔小艷,接包工。僅僅因為一袋爛包會造成的色澤差異。毅然上報,然后返工。這是什么工匠精神?是誠。忠誠于崗位,忠誠于責任。對產品負責就是對公司負責,也就是對我們所有營銷戰士負責,也是對所有使用我們產品的客戶負責。
曙光微現,當其他人還在沉沉的睡眠中時,有一個人已經在成品庫開始轉運托盤成品,騰貨位,準備早上的生產。他叫李元忠,他這樣做不是一次,不是兩次,而是一直堅持。有時是在晚上有時就在清晨,這些都是在下班以后。而他卻從來沒有提出過任何多余的要求。這就是奉獻。在他的眼中不是個人如何而是班組如何生產更方便快捷。他沒有技能卻一樣有創新。托盤碼包一個人做,一次40噸從而節約了一個人力,有力推動了效率的提高。工匠精神就是要求我們去奉獻,去創新。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人,所以我們今年我們的生產效率在提高,我們的生產質量有保證。我們不是紅花,甚至算不得綠葉,我們只是一群扎在泥土里的根須不斷給我們的營銷英雄輸送營養。
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一起奮斗,一起努力,五千噸,我們一定行!
(咸陽公司 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