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勇在全省政協系統“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上發言:奮力譜寫助推“三農”發展華彩樂章!
11月14日,全省政協系統“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以下簡稱“雙助”活動)總結交流會在眉山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總結“雙助”活動成效,交流典型經驗做法。四川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曲木史哈出席會議并講話;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祝春秀主持會議。省政協常委、鐵騎力士董事長雷文勇參會并作大會發言。
曲木史哈指出,要充分認識開展“雙助”活動是省政協黨組站位全局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舉措,認真對標黨的二十大部署要求,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化監督、助推落實;圍繞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深入協商、議政建言;圍繞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深度研究、獻計出力;圍繞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廣聚共識、匯聚合力,不斷提高“雙助”活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精準度。要提升政協搭臺效能,優化委員組織方式,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更好發揮“有事來協商”平臺作用,加大宣傳報道力度,推動“雙助”活動常態化長效化,不斷提高政協服務中心大局的貢獻率。
祝春秀指出,要站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高度,堅持“堅決維護核心、傾力服務中心、堅守為民初心、廣泛凝聚人心”總體思路,以履職為民的責任擔當和更加奮發有為的狀態,聚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重大部署,精準建言獻策,高效履職盡責,助力解決更多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征程中展現更多政協作為、作出更多政協貢獻。
大會上,雷文勇發言并作匯報,以下為匯報全文:
鐵騎力士是一家農牧食品企業,成立至今已經30年了,作為創始人的我,30年深耕農業,愛農如癡。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我就秉持“人人富”的理念。我認為,商業向善就是義利兼顧。所以鐵騎力士深度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讓有知識的農民留在土地上,用社會網絡和產業網絡雙重嵌入構建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的能力,最終走上鄉村振興之路。不久前,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等方面作了精彩論述。聆聽報告,我倍感振奮,動力十足。
自全省政協系統“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開展以來,我強化政協委員“應有所為、大有可為、必能有為”的主動意識,帶領鐵騎力士積極響應、主動參與“雙助”活動,以農業產業化為方向,把企業自身成長與“三農”發展緊密結合,探路子,創模式,拓戰線,在時代脈博中找準方向,發揮優勢,培育富民產業。下面,我就鐵騎力士參與“雙助”活動情況匯報如下:
創新產業興村模式
助力鞏固脫貧成果“雪中送炭”
一是持續增強脫貧戶生豬產業抗風險能力,建立“供應鏈墊資”及“風險兜底”機制。2021年以來,生豬市場復雜多變,加上受非洲豬瘟影響,養殖收益下降,農戶返貧風險加劇,我們主動承擔市場風險,堅持兜底收購,僅2022年上半年,投入涼山州喜德縣生豬風險金就達3600萬元,確保了農戶收益。
二是探索“企業+村集體+農場主”分紅模式,強化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代養、農場租賃等方式,有效增加村集體經濟租賃收入、農戶分紅收入,創建了喜德縣洛發村、特火村、塔普村等一批示范基地,2021年帶動脫貧監測戶312戶,總分紅145.8萬元;帶動集中安置戶總分紅500余萬元,有效地促進了喜德縣生豬產業持續良性發展,鞏固了喜德縣脫貧攻堅成果。
三是構建企業、金融、村集體、能人、脫貧戶“五位一體”綜合幫扶格局,探索建立“要素融合”機制。與四川省工商聯、農業銀行、農發銀行、喜德縣人民政府共建鄉村振興實驗室,增強彝區產業綜合發展能力,在該縣11個鄉鎮49個村,共建設了83個規模化生豬代養場,年出欄生豬30萬頭,吸納脫貧戶1155戶。同時,村集體經濟也得到發展,喜德縣26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年平均分紅2.7萬元。一位名叫吉克阿宏的喜德縣彝族同胞感動地說,“鐵騎力士比我的父母還親”。此前,吉克阿宏與鐵騎力士合作建立生豬代養場。一年多下來,吉克阿宏家的代養場賣出2000多頭肥豬,純利潤超過40萬元,還帶動了身邊人。過去,吉克阿宏一家年收入還不足3萬元。吉克阿宏讓我意識到,我們不僅僅是提供了技術、讓他致富,也讓他感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民族大團結。
推動產業興村“種養”循環
助推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產業興村幫扶過程中,我們堅持“資源全循環、污染零排放、副產高價值”的生態目標,推行“養殖-排泄物-種植-養殖”的循環利用。喜德縣塔普村年生豬養殖規模達5萬頭,生豬產業實現了村強民富,但必須處理好幾萬頭生豬產生的糞水。豬場建設時,村集體同時流轉了2000多畝地用于種植花椒,實現“生豬+花椒”種養循環,通過配套建設沼氣發電,污水將通過管網布局灌溉約2000畝的花椒種植基地,讓資源利用最大化。標準化養豬和花椒產業,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讓村民和脫貧戶獲得土地流轉、就近務工和分紅收益。
不斷拓寬提升鄉村產業振興路徑
促進共同富裕
我們建立了以社會責任中心為引領,以鄉村振興實驗室為平臺,產業項目為終端的鄉村振興戰略探索體系。在秦巴山區、大涼山彝區和省外的一些山區,結合地區經濟環境和產業發展特點,持續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興村模式,如喜德模式、三臺模式等。在政府引導下,讓農民加入產業鏈條,將企業自身的技術、管理、資金及市場等資源優勢與農村和環境資源有機結合,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轉型升級,促進了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我們先后在6個省、30多個區縣、600余個村、投入近80億、帶動4萬多農戶、10多萬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們在幫扶鄉村產業發展的實踐中,實現了“強了集體、富了百姓、大了產業”的多方共贏目標。作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一員,我為能積極參與“雙助”活動、為“三農”發展做貢獻中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我有一個夢想,就是看見農民的微笑、消費者的微笑、員工的微笑。我和我的團隊會用實際行動,發揮產業優勢,不斷提升“雙助”活動的精準度和貢獻率,帶動更多的農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